由中信城市开发运营有限公司(简称中信城开)开发的凯旋君庭取得预售证,作为香饽饽的光明区新盘,引起众多购房者的关注议论。但与以往一致看好的声音不同,中信凯旋君庭值不值得买?引起颇多争议。
中信再次进军地产,未来成谜
中信凯旋君庭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光明科学城范围内,其开发商属于央企中信集团一级全资子公司。
从中信城开官网看到,该子公司秉承中信集团勇于创新、诚信务实精神,依托集团“金融全牌照”、“金融与实业并举”的综合优势,融合继承了原中信地产30 年全国规模化开发经验,努力把公司打造为“金融+ 地产+ 产业”、产融结合、产城融合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。
然而中信系下属子公司,特别是关于房地产和金融产业,曾引出不少“瓜”,曾被爆料成为某些高管谋利的工具。
而在中信地产全部股权及中信泰富在国内的住宅地产被收购之后,宣告了中信地产就此谢幕。在大众眼里,中信似乎已经退出了房地产行业。
现如今中信城开项目在深圳高调开售,是否预示着中信进军房地产板块,这次到底是开创新路还是重返旧路?我们拭目以待。
备案均价约5.18万/㎡没优势
中信凯旋君庭规划总建面约5.9万㎡,其中住宅建面约3.5万㎡,包含两栋约百米高的商品住房、人才住房以及1所幼儿园(18班制)。
本批次备案167套住宅,建面约89-123㎡,带装修均价约5.18万/㎡,总价区间约419-668万;61套商业,建面约31-118㎡,均价约11.5万/㎡,总价区间约369-1200万。
由于项目周边暂时无二手房,价格以一路之隔的云科府作为对比。
云科府属于光明云谷项目一期住宅部分,于今年8月开盘,同样带装修交付,均价约5万/㎡,总价区间在445-953万,至今还未清盘。
看上面这个图,两者体量的对比就会很直观。
光明云谷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6万㎡,规划总建面约289万㎡,集产业、商业、会展、居住、景观、综合配套等于一体。
对比起来,中信凯旋君庭的体量就显得很小,并且只有一栋住宅能够对外出售,楼下1层属于开放式街区,属于业主专属的活动空间就只有约建面2300㎡的空中花园、三楼休闲区、健身区。
中信凯旋君庭自带建面约3600㎡商业裙楼,这种规模的商业形态,只能最低程度上满足于日常生活所需的采购。在大型商业配套上,只能依赖云科府(光明云谷项目一期)建面约2万㎡的科技主题商业体(建设中)。
资料显示,中信凯旋君庭车位数有395,车位比达到约1:1。但其实这些车位是商业、住宅共用的总车位数,现场销售的说辞存有误导购房者的行为。
其实从体量规模、商业形态进行对比,中信凯旋君庭在价格上并不具备优势。
特别是靠近大盘的小体量住宅项目,未来在进入二手房转手置换的时候,可能还会受到市场的考验,例如:面积相近的同户型挂盘价格竞争。
毕竟从未来接盘的自住家庭角度出发,普遍会倾向于大花园的成熟小区,以满足家人对购物、娱乐的时间成本以及活动空间的需求。
开发商卖“未来”,购房者未必等得起
光明科学城是国家级重点打造的项目,2035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,可是对于目前的自住家庭而言,那些概念似乎太遥远了。
光明科学城的未来潜力确实巨大,可是兑现却需要时间,而开发商却规避和弱化这些实际情况,有违反广告法借在建设中的配套进行宣传,以达到销售目的的嫌疑。
目前,中信凯旋君庭项目主体出地面约十多层,附近连家便利店都找不到,整体显得较为“荒凉”。
周边多为农民房和自建房,走在大街上,道路附近基本都处于施工阶段,人流量很少。
附近交通较为不便,相近一些的公交站是石介头市场站、圳美路口站等站台,但是往来公交班次及路线很少。项目暂无地铁,宣传中所说的6号线支线“中山大学站”离项目约920米,步行大致需要14分钟。
新湖文体中心用地实拍
规划中的新湖文体中心暂未动工,但离项目确实很近,算是一个加分项。
但不可否认,目前片区的实际情况还未达到成熟宜居的标准。
有人认为,买房就是买片区发展的未来,自住之余还能兼顾投资。但光明区是保障房、人才房体系的供应大区。从今年深圳土拍情况来看,光明区供应了大量人才房用地,确保安居房体系落实到位,只要符合购买人才房资格的群体,只需用一半的价格就能得到同样品质(甚至更好)的人才住房,同时还对商品房宅地进行严厉的限价。
而该区域不管新房还是二手房的客群,瞄准的都是未来在光明科学城就业的群体,如果还按这个买房逻辑进行,未来很可能与预期不符。
现在买房对于刚需而言是一个好时机,但如何做选择还是要谨慎!